當年的國王 就是乘大象上下山
如今遊客也會選擇由此上下山 上山15美金/人 下山10美金/人
我們不是國王 只好鍛鍊一下身體 步行上山
一般遊人由東面山腳j為起點 爬上有許多糾結樹根與亂石的山路
一路顛頗喘息 為的就是傍晚時分的夕陽
此處是吳哥古蹟群中 最高的山丘
在半山腰遇見 這位小女孩 坐在路邊
沒有當地孩童慣有的歡顏!
看見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 在台灣 一定會忍不起按罵幾聲 "這不負責任的父母跑哪去了?"
在柬埔寨多的是這樣的孩童!
我們看他一臉哀怨 趕緊從皮包裡拿了一些糖果給她! 想看一下他的笑容 無奈 她還是這一號表情!
在稍後回程的路上 她手上的幾顆糖果 變成了"一大包" 我想有太多遊客經過 看到他呆坐於此 不忍心 把身上的糖果都給了他~
約30分鐘的腳程來到了巴肯山
建於九世紀末 神殿屬印度教
祭司是濕婆神
風格屬於巴肯風格
是此時期的中心主廟
由亞松華爾曼一世所建 將城都從羅洛士遺址遷至吳哥城附近
距離吳哥城南門 僅
佔地達16平方公里 周圍各有
規模比吳哥城還大
神殿上最頂層的五座塔 是高棉歷史上史次出現的設計
往後的神廟陸續出現此種格局的設計
巴肯山也是以須彌山概念建造共有七層的平台
象徵印度教裡的七重天 巴肯山神殿又以108座塔聞名
今天多已毀壞
國王之所以會選擇此處作為國都的
主要是避開洞里薩湖季節性的氾濫
可以看見洞里薩湖 及一望無際的稻田
從巴肯山眺望遠處的吳哥城 被日落雲霧層層圍繞著
原本神秘且巨大的吳哥窟化為一丁點的渺小
到了6點鐘左右 人群漸漸增加
想看見夕陽西下的美景 就只能靠運氣了
最好的位置是西北角的塔林前沒有遮蔽物 居高臨下
6點半左右 太陽已漸西沉 今天的運氣還不錯
看到了日落 就不用再爬一次巴肯山了...
2008夏天